關于強迫癥(OCD)
強迫癥(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種以反復、持久出現的強迫思維和(或)強迫行為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礙。強迫思維是以刻板的形式反復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表象或意向,強迫行為則是反復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颊呙髦@些思維和(或)動作沒有現實意義、沒有必要、多余;患者有強烈的擺脫欲望,但卻無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惱。這類疾病在精神障礙中以病因復雜、表現形式多樣、病程遷延為突出特點。[1]

Fig. 1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Fig. 2 OCD symptom dimensions.
世界范圍內報告的強迫癥終生患病率為 0.8%~3.0%。國內報告的強迫癥時點患病率為 0.1%~0.3%,終生患病率為 0.26%~0.32%。強迫癥有兩個發病高峰期,即青少年前期和成年早期,多發病于 19~35 歲,至少 1/3 的患者在 15 歲以前起病。兒童強迫癥的患病率為 2%~4%,多起病于 7.5~12.5 歲。兒童強迫癥的男女比例為 3:2,但從青春期開始,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基本相當。
強迫癥已被發現與許多危險因素有關,如遺傳、環境因素、氣質和關鍵的生活事件。強迫癥患者還經常與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作斗爭,四分之三的人有焦慮癥病史,近三分之一的人與抑郁癥作斗爭。
TMS用于治療OCD
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調節技術。時變脈沖磁場可以無創地穿透顱骨,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誘導電流,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應,從而影響大腦的新陳代謝和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改善和治療精神和神經系統疾病。
2019年,《the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發表的一項使用F8c線圈的隨機交叉試點研究證實了該治療的療效,得出的結論是,在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L-DLPFC)上的間歇性TBS(iTBS)模式作為附加治療顯著改善了強迫癥癥狀。”iTBS與其他形式的治療聯合治療也是安全的,并且不會引起任何不良或持久的副作用。它是無創的,可以很容易地納入患者的日常日程安排。[2]
TMS 治療 OCD的療效性
在該研究中,使用F8c線圈治療TMS強迫癥可顯著減輕強迫癥癥狀。

2019年的研究得出結論,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后,與基線水平相比,該研究參與者的強迫癥癥狀有了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改善。我們發現所有患者的強迫癥癥狀在T1前都有所改善,其中4例在T3前有所改善。與其他參與者相比,這些患者表現出了更廣泛的額葉區相位同步化和額頂葉相干性的重塑。
在這項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測量系統是耶魯-布朗強迫癥量表(Y-BOCS),這是衡量強迫癥癥狀嚴重程度的金標準。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強迫癥癥狀直至T1,其中4例至T3改善。與其他參與者相比,這些患者表現出更廣泛的額區相位同步和額頂相干的重塑。
TMS治療OCD的安全性
作為一個無創治療過程,該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后均未報告任何不良反應。 經顱磁刺激已被許多研究證明是一種安全的治療選擇。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3]“經顱磁刺激刺激mPFC(內側前額葉皮層)和前扣帶皮層(前扣帶皮層)是一個安全有效的干預改善強迫癥癥狀患者未能獲得足夠的好處從治療SRIs和CBT?!睆娬{經顱磁刺激的安全性,并表明該技術用于治療強迫癥是安全有效的的。
TMS治療OCD的常用方案
精神病學研究中心于2021年發表了一項針對強迫癥患者不同經顱磁刺激方案的國際調查,旨在評估目前TMS治療強迫癥患者的常用方案和治療趨勢。數據收集在2020年4月至6月期間進行,使用自研的包含10個項目的在線問卷,調查了國際上的強迫癥患者的TMS治療診所??偣卜治隽藖碜?/span>10個國家的27份有效答復。TMS最常見的目標是補充運動區,刺激通常給予雙側,但不同中心的技術不同。暴露任務在TMS中并不常用。調查結論顯示目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明確經顱磁刺激治療強迫癥的最佳模式。[4]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2] Naro A, Billeri L, Cannavò A, et al.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 pilot study. J Neural Transm (Vienna). 2019;126(12):1667-1677. doi:10.1007/s00702-019-02098-6
[3] Carmi L, Alyagon U, Barnea-Ygael N, Zohar J, Dar R, Zangen A.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outcomes of deep TMS over the medial prefrontal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ices in OCD patients. Brain Stimul. 2018;11(1):158-165. doi:10.1016/j.brs.2017.09.004
[4] Brakoulias V, Nguyen PHD, Lin D, Pham NDK.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differen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protocols for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Psychiatry Res. 2021;298:113765. doi:10.1016/j.psychres.2021.113765